您好!欢迎访问6688体育app官方网站!
专注精密制造10载以上
专业点胶阀喷嘴,撞针,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厂家
联系方式
13899999999
13988888888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6688体育app国产快速在线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产业化进程——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青年科学家李海洋研究员

更新时间  2024-05-14 13:54 阅读

  6688体育飞行时间质谱仪(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TOF-MS),时至今日已有60年的研究历史,其中,1998年A.F.Dodonov等设计的一台垂直引入反射式TOF-MS,其质量分辨率达到20000以上,才使TOF-MS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而把小型化TOF-MS应用于环境领域进行快速检测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美国TSI公司结合美国加州河边分校新开发的质谱检测技术,推出了世界首台商品化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我国首台“激光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于2005年“横空出世”,第二代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纳米气溶胶在线月通过了项目验收;同时,“MS-500有机物在线监测质谱仪”,隶属李海洋研究员课题组(大连化物所102组)的第三代小型化TOF-MS也研制成功;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这几款国产“快速在线质谱仪”已经彰显出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离子迁移谱仪(Ion Mobility Spectrometer, IMS),是在大气压或近大气压下,根据样品分子离子在漂移管的特征迁移时间,对微量气体进行快速检测的一种仪器,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应用于爆炸物、毒品、化学毒剂的检测,环境监测以及生物分子分析等领域;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01年版提供的资料显示,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已经跃升至“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的十大技术”之首。

  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国外一直对我国禁运,为打破这种技术封锁以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战略需要,李海洋研究员领导“大连化物所102组”,经过几年时间的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子迁移谱(IMS)全套技术;目前,这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离子迁移谱(IMS)仪器(T30系列爆炸物检测仪,T31系列毒品/易制毒化学品检测仪等),已经投放市场,其产业化进程正顺利进行…

  2008年7月27日晚8:00,时逢李海洋研究员来京参加中科院某科研项目评审之际,在其下榻宾馆处,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就“国产快速在线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产业化进程”等问题采访了仪器研制者李海洋研究员…

  战略指导 选题明确 领导“大连化物所102组”跨越式发展李海洋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快速分离和检测研究组(简称:大连化物所102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了两大技术领域:快速在线质谱、离子迁移谱;在采访过程中,李海洋研究员亦称“快速在线质谱、离子迁移谱”是目前自己研究组的“左右手”。

  1、研究方向的转变:由“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到“在线分析和检测方法方面”通过笔者的了解,李海洋研究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进行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研究,后来为什么转到在线分析和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呢?

  李海洋研究员向笔者解释到:“现场快速分析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使用简单维护方便、附属设备少、价格低廉等突出特点,在大面积的环境普查和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国土安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突发事件等的检测应用中显示出特殊地位。”

  早在1997年,在美国召开的“21世纪环境实验室”(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Moving for the 21 Century)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对现场监测设备和可移动实验室的设计与研究,确立了分析仪器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正是看到这种契机以后,我才感觉在线分析将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当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分析手段也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大家也都在找新的技术或出路,因此回国之后我就着重在这个领域开始相关的探索研究。我原来做分子反应动力学也是采用光谱学,包括飞行时间质谱(TOF-MS)都是经常用到的工具。”

  2、研究对象的确定:选择“质谱(MS)和离子迁移谱(IMS)”在线分析方法有很多,像快速色谱与微型色谱、电子鼻、近红外光谱等,这些技术现在均有商品化的仪器,李海洋研究员在谈到“为什么选择质谱(MS)和离子迁移谱(IMS)作为在线分析仪器的研究对象”时表示:“每一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就像刚才所提到的近红外光谱仪,虽然其分析速度快,测量效率高,但是其分析灵敏度低,因为近红外光谱作为分子振动的非谐振吸收跃迁几率较低,就组分的分析而言,其含量一般应大于0.1%;另外,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所依赖的模型必须事先用标准方法或参考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样品测定出组成或性质数据,因此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化学计量学知识、费用和时间。”

  “就高端分析检测领域而言,技术本身无外乎是质谱、光谱,当然光谱最有前景的是核磁,而质谱作为分析领域中‘最精密的天平’,针对化学复杂组分分析,质谱的确是最好的分析手段之一、也势必成为21世纪分析学科的主流手段;目前在国外,质谱已经被广泛采用,国内也有这个趋势,开始由‘实验室教授’用到‘诸如省级环保站专业人士’用,一些药厂原来使用的光度计、色谱也开始逐渐采用质谱或色-质联用。目前,‘很好用’的质谱,主要问题就是价格太贵,但通过国内我们大家的研制,就能把其价格降下来。”

  论及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离子迁移谱(IMS)的独特技术优势,李海洋研究员向笔者进一步谈到:“飞行时间质谱(TOF-MS)分析速度快,在微秒级就可以实现全谱分析,这也是其他质谱仪器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其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国产化。离子迁移谱(IMS)测量速度微秒级,气相离子在大气压下的电场中得到分离,比色谱分离速度快,不需要真空,该方法对于爆炸物和毒品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突发性的事故往往在分析速度上要求比较高,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离子迁移谱(IMS)在速度和灵敏度上应该说都能够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我就选择了这两种技术作为实验室以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3、创制高端分析仪器 用高水平研究引领应用市场关于自己领导的大连化物所102组总体情况,李海洋研究员向笔者谈到:“我们的研究组,在总体战略上是以市场需求作为牵引,我们的使命围绕着‘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对分析科学的需求,去创制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高端分析仪器,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侧面我们已经涉及到了,同时,我们希望用高水平研究和应用示范引领应用市场。”

  可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的研究(软电离-微型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其应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电子鼻技术及其应用)、离子迁移谱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快速监测中的应用、气溶胶粒谱与化学组分在线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的研究是李海洋研究员的三大研究方向。

  “围绕我们的使命,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就定位在以质谱与迁移谱为主的核心技术研究;这就涉及到如何‘离子化’问题,因此我们的基础研究就紧紧围绕‘离子化’的新方法:团簇、气溶胶、大分子的电离新方法,如何实现软电离、硬电离、软硬电离切换,以及相关新型电离源的研究等;技术侧面主要是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离子迁移谱(IMS)中的核心技术,涉及质谱中直接进样技术、多维质谱技术、质谱成像技术、质谱微型化关键技术、高分辨迁移谱技术、高灵敏度迁移谱技术、离子迁移谱微型化关键技术、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等。”

  “具体应用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中,我们主要在气溶胶测量新方法,QCM、SAW化学传感器,炸药、毒品快速稽查技术和仪器,化学毒剂和危险品的快速测量技术等方面做一些应用示范,希望把我们研究新技术和新仪器应用到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去。”

  潜心研究 不拘一格 突破“TOF-MS与IMS”核心技术正如李海洋研究员强调的那样:“正是从‘离子化’新方法等源头方面做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我们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和离子迁移谱(IMS)有自己的东西。”接下来,李海洋研究员就“TOF-MS与IMS”核心技术突破向笔者作了提纲挈领的介绍。

  1、小型化TOF-MS在环境领域的快速检测应用目前,商品化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几乎完全由国外厂家垄断,针对这种情况,李海洋研究员所研制的小型化TOF-MS和国外这些产品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色?

  “国外的公司在TOFMS技术方面做得的确已经是比较成功,特别是在生物大分子这一领域,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尝试。” 李海洋研究员坦言。

  “但是,我们把它应用于环境中的快速领域中就不需要那么高的指标,比如分辨率和检测质量数,我们现在做的分辨率600左右,质量数大概500,这些指标完全可以满足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

  “在环境科学领域中,跟传统的化学分析模式还是有些区别的,更关注于快速实时监测,这样对环境治理等才更有意义,从这种程度上说,我们当时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着手把小型化TOF-MS在环境领域进行快速检测应用研究应该说是一种很大的创新。”

  2、自主研发的小型化TOF-MS技术特色关于自主研发小型化TOF-MS的技术特色,李海洋研究员向笔者谈论到:“我们的特色主要是在TOF-MS的电离方式和样品前处理方法这两个方面。”

  “在电离方式方面,我们采用了一个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离方法,使用真空紫外灯发射线eV,只要电离能低于该能量,那么该化合物都可以被电离。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由于电离能高于10.6 eV,均不能够被电离,这样可以除去部分的背景气体干扰,简化实验谱图,而且SPI(Special Position Identification,特殊位置标识)电离是软电离仅产生分析样品的分子离子,由于光子的能量超出样品分子的电离能很小,所以不能产生碎片离子,所得的谱图简单,这样更加有利于样品的识别。”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在线的膜进样设计,在膜两侧气体压力差的推动力下,被分离的混合气体中由于样品气体分子的形状、大小以及在膜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在膜中渗透速率产生差异,渗透率大的组分在高真空侧得到富集,从而达到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能够快速透过硅橡胶膜,然而空气中主要成分例如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很少能够透过。因此当气体样品经过此膜时,其中痕量的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就会被富集。样品的富集倍数可以达到几百倍,完全可以保证我们在线分析的灵敏度。膜进样具有一定的相应时间,我们设计了新型的进样系统,分析时间可以控制在10秒,还可以根据灵敏度适当调整分析时间。”

  李海洋研究员表示:“总体来说,我们的小型化TOF-MS产品特点具体体现在:采用了膜富集和直接进样技术,复杂样品无需前处理;软电离无碎片,利用分子量快速定性;响应时间短,数秒内即可得到分析结果等。”

  3、IMS技术独特之处TOF-MS在在线分析方面确实显示出诸多优点,但是要进一步实现仪器的小型化甚至微型化是很困难,主要是其真空系统受制于目前国内真空器件发展的约束。

  李海洋研究员说:“而相比较而言,离子迁移谱(IMS)是大气压下的质谱,IMS技术在小型化以及微型化方面则具有其独特之处:第一,不需要真空系统,整个装置可以做得很小。第二,其灵敏度极高,而质谱一般是微克(ug)量级,在不加任何富集的情况下,IMS就可以达到皮克(pg)量级,这些特点使得其很适合于现场在线快速分析;加上近几年出现的更新探测器技术,又可能达到飞克(fg)量级;如果再加上新的手段,其在灵敏度上的前景就不可限量。第三,具有很好的结构区分性,能对同分异构体等实现很好的区分。”

  IMS技术在国内曾一度不被看好,近些年来,IMS在国家安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实现pg级的爆炸物和毒品的快速测量;同时,IMS在环境、生物医学、食品等方面也展示出其无限的潜力。IMS的研究在国内也起步较晚,李海洋研究员是2002年开始从事IMS的研究的。

  4、自主知识产权的IMS全套技术“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在国外参加了一次质谱前沿技术研讨会,给我带回一个信息: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在国外的研究越来越热;目前,美国有五个国家实验室在研究迁移谱的新技术,均是美国国防的支持,主要都是应用在航天、反恐等方面;之前有关离子迁移谱技术国外一直对我们国家禁运。”

  关于离子迁移谱(IMS)的核心技术,李海洋研究员称:“现在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MS全套技术,包括迁移管、放大器、数据接收与采集系统、进样器、气路系统等。我们最主要的突破是在非放射性电离源的研制、阵列式迁移管的研制等方面,这些技术的突破,能够很好地促进IMS的发展。”

  在谈到一些技术细节突破所面临的困难和艰辛时,李海洋研究员为笔者举了一个“迁移谱中的微电流放大器研制”的例子:“放大器是市场上很常见的,但满足我们需求、被应用到‘迁移谱中的微电流放大器’,在市场上是没有的;要完全满足一定带宽、高灵敏度、高放大率、低噪音、又要价格便宜的‘微电流放大器’的研制就有些困难,前后有2个学生专职做这个事情,前后开发了十几款这种‘微电流放大器’,耗费3年时间才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致力前沿 着眼应用 实现“快速在线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产业化关于“快速在线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系列仪器的产业化进程问题,应笔者的请求,李海洋研究员先从“首台激光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问世”谈起。

  1、我国首台激光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问世李海洋研究员告诉笔者:“气溶胶广泛存在于环境当中,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目前使用的气溶胶测量装置主要是一些离线年代开始发展在线年TSI公司才推出世界首台商品化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我国首台“激光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是在2005年由李海洋研究员主持研制成功,作为国家863课题“大气细粒子连续监测技术与设备”项目的核心仪器,该仪器研制成功的非凡意义在于:掌握了该领域内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该类仪器的技术垄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仪器;在2006年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共展出48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和800余件实物、模型)上,该仪器被遴选为“100个亮点”项目之一。

  笔者了解到:该仪器主要用于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和环境污染过程动态分析以及实时分析等领域;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0.5-10μm的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并同时测量细粒子中的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地壳元素、重金属粒子等基本化学组分。同时,该仪器克服了离线技术测量过程中分析时间长、在分析过程中粒子会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局限,具有分析速度快、可以进行现场实时多组分同时分析、揭示气溶胶的瞬间变化等优点。

  在谈到与国外产品的性能比较时,李海洋研究员表示:“在气溶胶粒子粒径范围等任一项技术参数,我们的仪器不输于TSI公司的气溶胶质谱仪;至于整机的稳定性,这需要时间的长期检验,我们不能说一定比他们强,截止目前为止,我们的气溶胶质谱仪运行稳定。”

  关于我们快速在线质谱仪系列产品的应用领域方面,李海洋研究员说:“我们的小型化TOF-MS应用范围也是很广泛的,现在主要是把其应用于VOCs 的分析,比如香烟烟气的分析、汽车尾气的分析、垃圾焚烧烟气的分析等,可以开拓的领域其实很多。”

  “目前,我们的小型化TOF-MS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最近还在开发新的电离方法,争取在以后的TOF-MS版本中,体积更小,灵敏度更高。”

  论及其产业化情况时,李海洋研究员说:“前一段时间我们给浙江大学做了一台,他们主要是应用于二噁英前驱物的检测。另外,我们还与沈阳环境科学院签订了合作的意向,准备在环境检测车上安装我们的TOF-MS用于VOCs的检测和二噁英前驱物的在线监测。最近,我们还将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做一台。这里,当然不包括之前给北大直接订制的一台。”

  “其实,我们的第一代产品‘激光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在05年研制出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用户。但是,第二代‘纳米气溶胶在线质谱仪’已经有两个用户:国家海洋局,用于海洋气溶胶的测量;另一个是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目前,还有2-3家倾向性用户,还在具体谈。”

  这几款“快速在线万人民币,像气溶胶双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用户主要分布在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正如李海洋研究员所说:

  “快速在线质谱这一块,我们主要是通过我们开发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做一些示范应用来引领市场;因为大家没有用过这种仪器做相关评价分析,不知道如何‘好用、实用’,我们是要做一些具体的推广、引导工作;前段时间,我们利用自己的仪器做了‘烟草方面的分析评价’,结果很理想;最近,我们在着手找1-2个‘汽车尾气的分析评价’的示范用户。”

  “因为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MS全套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IMS仪器也比较成熟,已经受过相当数量的市场用户的实践检验;现在我们主要是把IMS应用到以下几个方面:(1)易制毒化学品及毒品的检测;(2)爆炸物的检测;(3)环境污染物的在线)食品安全的监测等。” 李海洋研究员说。

  “目前,这批商品化离子迁移谱(IMS)仪器,已经销售出十几台,仪器单价是30-40万,准备成立大连金瑞恒达科技公司在旅顺产业化园(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进行产业化合作生产,其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完成。”

  针对笔者关于此项合作是否会有变故的疑问,李海洋研究员微笑地说到:“应该不会,中科院本身对这种产业化合作是要支持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涉及一些股权分配等问题讨论;最终审批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他们(合作者:大连中环)对这事是很期待的,合作资金在手里几个月了。”

  4、水下质谱、MS与IMS联用技术的研制李海洋研究员向笔者透露:“我们现在还在积极研制的水下质谱(Under-water MS),将直接用于水质(海洋中水质)的在线检测;关于水下质谱(Under-water MS),目前在美国有四所大学也在研究,都是美国军方在支持;在现有我们掌握的技术基础之上,水下质谱研制亟需解决难题不少,依据我们掌握的MS核心技术,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探索我们已经在做;可能会跟国家海洋局、海军相关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这次来开会也是顺便来初步来谈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比较大,如果能够上马的话,将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一个重点,当然,前期科研投入就会在千万级资金的投入。”

  在谈到质谱(MS)和离子迁移谱(IMS)的联用技术研制方面,李海洋研究员说:“MS与IMS核心技术是我们的研究主体,利用它们可以搭建很多组合:如IMS做MS的前期,提高在样品引入技术、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性能;合适的分离能力与痕量水平的灵敏度相结合使IMS可以作为一种二维色谱检测器(IMD)等。例如,在美国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就带有GC-IMS去测空间残物。我们也一直在致力其联用技术研制,感觉真正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前景很广阔:我们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就有信心可以把价格做下去,实现这些仪器‘平民化’应用。”

  在其他在线分析方法上,大连化物所102组还开展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和表面声波器件(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的检测器研究。李海洋研究员说,目前美国化学毒剂检测的核心技术就是离子迁移谱(IMS)和表面声波器件(SAW)。

  同时,李海洋研究员简单地为笔者介绍了他们在QCM上最新研究进展:“QCM是一种质量敏感型压电晶体传感器件,其谐振频率随传感器表面质量增加而降低;我们发展了用QCM快速评价VOCs在离子液体等材料的溶解性的方法与装置;前段时间,我们筛选了乙醇、取代苯等重要有机物的敏感涂层材料进行试验,结果很理想;目前,我们研制出QCM传感器阵列与快速识别软件,能对复杂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有效识别。”

  因材施教 润物无声 笃行“教书育人”之神圣职责大连化物所102组成员人数不到30人,主要有:职工、学生,各13-14人;分为3个科研小组,一组主攻质谱(MS)、一组主攻离子迁移谱(IMS)、另一组做QCM检测器等其他方面。

  李海洋研究员曾开玩笑地向笔者说到:“其实,课题组具体人数,一时我还真说不来;第一年硕士、博士生的基础课都去中国科大念,还有联合培养的学生、不定期的访问学者等;但说到具体每个学生工作的内容,我是非常清楚的。”

  1、希望自己的科研生涯能为科学界留下一点东西谈起所取得的科研成就时,李海洋研究员平静地说到:“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科研生涯能为科学界留下一点东西。我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最大价值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1)研制的仪器得到很好的应用;(2)发现的新方法或论文得到广泛的引用;(3)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学生。”

  “特别是第三条,对学生的培养问题,我非常看重这个方面。我认为,这是一种自己精神、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本身,教师就肩负着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我想,这也犹如我从我的恩师张存浩院士、沙国河院士那里继承和学习到的许多品质和能力一样。”

  李海洋研究员继续说到:“我在大连化物所时间还不长,刚毕业的博士生我们留下了;在安徽光机所带的博士生有十几个,有些人出国了,有些在国内大学当教授,都还不错。03年,我离开安徽光机所,当时未毕业的学生都转给别的导师了,后来安徽光机所所长向我反映:我的那些学生都很不错,无论在发表文章、还是具体科研工作都表现的很优秀。对此,我很自豪。”

  最后,关于“我国科学仪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李海洋研究员谦逊地向笔者表示:大的方面不敢说,就谈谈自己学生这一块…

  笔者有感于李海洋研究员的这些新颖、生动、务实的教育观点,简单择录如下,与各位读者共欣赏:

  (1)集训基本技能:新学生都要进行AutoCAD、SolidWorks培训,让其掌握独立设计仪器或器件的技能。(2)“灌输”前沿问题:开始阶段从来不让学生查文献,相关文献资料为其准备好,并把相关前沿科学问题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进入课题。(3)历练基本素质:在做PPT报告、访客接待等小事情上,也是一种严谨、深刻的锻炼。(4)不用担心论文: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有创新成果后,写论文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5)需要激励原则:学生也是需要激励的6688体育app,不能把第一批做出科研贡献的学生给忘记了。(6)注重团队效应:让学生在团队中接受熏陶与锻炼,团队综合实力以及内部思想碰撞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很重要。(7)重视师生交流:实验室专门 “开辟”出Meeting Room,并且创建了师生QQ群,就是能为了师生之间实时交流。(8)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失败、鼓励创新是我们一贯的基本原则,新来的学生都让其设计、组装一套自己的装置(比如,离子迁移谱仪);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说做的和别人一样好,而一定要做的比别人好。

  编者手记采访结束之时,已近午夜,与李海洋老师的交流颇有“余兴未尽”之感…

  前沿技术的简洁剖析、科研成就的谦逊论述、国家安全的使命责任,学术研究的忘我专注、仪器研制的炽热之情、教育事业的挚爱情愫,李海洋老师的“言传身教”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此刻在想:再多写言语,或许已有些多余,就用李海洋老师研究组的座右铭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李海洋研究员简介李海洋研究员,1964年4月出生,河南汤阴县人;1984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2年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分别在香港大学(1995)、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1997)6688体育app、美国肯塔基大学(1998-2000)、加拿大NRC分子科学研究(2002)等进行访问研究。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激光光谱学、环境光化学和先进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大气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2003年9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快速分离和检测研究组(102组)组长。

  李海洋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光谱、质谱、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新仪器研制方面申请发明专利22件;先后承担“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项目”、“国防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

  2008年年初,李海洋研究员荣获“第一届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光荣称号。

  快速分离和检测研究组简介快速分离与检测研究组(简称RSD), 又称102组,是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李海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首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组,研究组面向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对分析科学的迫切需求6688体育app,发展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高端分析仪器,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用高水平研究引领应用市场。

  下一篇“公益性、专业性、持续性”齐头并进——访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张经华博士

  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唐山分院364.00万元采购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探伤仪

  预算5.5亿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布2024年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大咖云集!摩方牵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